2024年高考改革最新政策主要围绕科目设置、考试内容、录取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具体变化如下:
一、科目设置与模式优化
-
"3+1+2"模式全面实施
学生需在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基础上,从物理或历史中选1门首选科目,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2门再选科目。
-
艺术类统考全覆盖
截至2024年,全国所有艺术类专业均纳入省级统考,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提升统考水平。
-
英语听力考试调整
-
实行"一年两考"机制,两次考试均纳入高考总成绩。
-
2024年6月英语听力考试与数学、外语笔试合并进行,另一次听力考试于次年1月8日进行。
-
二、考试内容调整
-
增加传统文化与学科素养内容
-
语文增加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阅读等;数学融入数学文化内容。
-
考试大纲修订后,注重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应用能力,减少死记硬背题型,增加情境化、开放探究题等。
-
-
选考科目分值与赋分机制
-
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按考生排名比例赋分,学科选择对总分影响显著。
-
例如:物理、历史原始分100分,再选科目按等级分换算(如数学100分=120分)。
-
三、录取方式变革
-
"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机制
以全国统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含社会实践、艺术素养等)。
-
分科与不分科录取并存
- 传统文理分科录取仍在进行,同时新增"3+1+2"模式录取通道,满足不同高校专业需求。
四、其他重要调整
-
英语专业保送生政策
仅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可接收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其他高校需将此类学生安排在非英语专业。
-
高水平艺术团招生改革
从2024年起,高水平艺术团改为从在校生中遴选,且不再跨省设考点。
五、对考生的影响
-
科目选择灵活性提升 :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自主组合科目,减少文理分科限制。
-
备考针对性增强 :高校对物理、化学等科目要求提高,学生需强化基础学习。
-
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凸显 :高校录取时将参考学生社会实践、艺术特长等非学术因素。
以上政策旨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教育公平与学生个性化发展,建议考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