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边缘户属于 低收入困难家庭 ,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和特征如下:
一、定义与收入标准
-
收入范围
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线)的1.5倍,但高于低保标准本身。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可能将标准放宽至2倍。
-
财产状况要求
除收入外,还需符合当地财产状况规定,如家庭财产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6倍。
二、与低保、特困的区分
-
与低保的区别
-
低保覆盖收入低于1.5倍的家庭,可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及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
-
低保边缘户因收入略高,无法享受低保待遇,但可申请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
-
-
与特困的差异
-
特困人员需同时满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等更严格条件(如60周岁及以上、重度残疾人等);
-
低保边缘户的收入和财产标准均低于特困人员,但高于普通低收入群体。
-
三、保障措施
-
基本保障
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但可获得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
-
特殊群体倾斜
-
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患者、一级/二级残疾人、三级精神/智力残疾人等,可单独纳入低保;
-
部分地区将边缘户纳入阶段性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应对物价波动。
-
-
临时救助补充
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可申请短期救助,但救助额度和期限均低于低保。
四、政策意义
低保边缘户政策通过分层救助体系,既保障了基本生活,又避免了“大锅饭”式保障。这一制度设计有助于精准识别困难群体,提高社会救助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低保边缘户属于 低收入困难家庭 ,其保障水平低于低保但高于普通低收入群体,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