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低保被取消,首先要冷静,然后可以通过了解取消原因、申请复核、申诉或投诉、行政复议或诉讼等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具体如下:
- 了解取消原因:向村委会、乡镇民政站所或当地民政部门详细询问取消低保的具体缘由和依据,比如是否是因为家庭收入增加、财产状况变化、人口变动,还是存在违规行为等。核实其给出原因的合法性。
- 自我检查是否符合条件:仔细对照当地的低保标准进行自我审视,确认家庭状况实际上是否仍契合享受低保的条件。比如家庭人均收入是否仍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财产状况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等。
- 提交申请:若确认家庭状况依旧符合低保条件,那就准备好充分的证明材料,像收入证明、家庭状况说明、医疗诊断书(若有因病致贫情况)、失业证明(若因失业导致收入低)等,向原申请低保的部门提交恢复低保的申请。
- 申诉或投诉:要是申请未获批准,或者认为相关部门处理不公平,可向上一级民政部门提出申诉,并提交能够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材料 。也可以拨打当地政府热线,比如 12345 市政府专线电话进行投诉。
- 法律途径:如果对低保取消存在法律方面的疑问,或需要更专业的法律支持,可寻求法律援助或咨询专业律师。若经过申诉、投诉后问题还未解决,可依据《行政复议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据《行政诉讼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申请行政复议时,要准备好收入证明、财产证明等相关证据材料,向作出取消决定的部门或其上级部门提出复议申请,并说明理由和依据。若复议决定维持原取消决定,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要求法院撤销取消决定。
在整个处理低保被取消的过程中,要注意保留与低保相关的所有文件、信件、银行流水等资料,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按照规定流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