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煤矿安全规程》(2023年修订)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健康的重要法规,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总则
-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煤炭生产与建设活动,强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
-
管理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至上的原则,强化技术创新与安全投入。
-
安全责任 :明确企业、职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应急救援体系。
二、生产安全规范
-
作业前管理
-
严格安全检查,包括瓦斯、煤尘、地质等隐患排查;
-
职工需接受72小时以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
-
开采作业要求
-
采煤工作面不得超过3个,半煤岩巷不得超过9个,严禁以掘代采;
-
逐层逐道采煤,禁止盲掘和超强度开采。
-
-
通风与瓦斯管理
-
采用三专(专用开关、电缆、变压器)供电,确保局部通风机备用电源独立可靠;
-
每日监测瓦斯浓度,落实突出瓦斯治理措施。
-
三、设备与工艺管理
-
设备维护
-
建立设备档案,定期检查、保养及报废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
重点设备(如通风机、爆破机)需安装防静电、阻燃风筒。
-
-
工艺规范
-
严格爆破作业管理,防止炸药过量或不当使用;
-
采用抗静电、阻燃材料,减少火灾风险。
-
四、职业健康与防护
-
噪声防护
-
8小时/天连续接触噪声时,声级限值为85 dB(A),超过需采取降噪措施;
-
每半年监测一次噪声,重点设备使用地点需设置监测点。
-
-
职业病防治
-
接触粉尘、噪声等危害因素的职工,按年限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如尘肺病每年1次);
-
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实施离岗后医学观察。
-
-
个体防护
- 要求佩戴安全帽、矿灯、自救器等防护用品,严禁携带火种入井。
五、应急救援与事故管理
-
应急管理
-
建立事故预警、应急响应、救援装备及物资储备制度,明确责任人;
-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职工应急处置能力。
-
-
事故调查
- 事故发生后需及时报告,组织专业机构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并整改。
六、附则
-
修订依据 :结合新技术、新工艺及事故教训,每3-5年修订一次;
-
实施范围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适用于所有煤矿。
以上内容综合了2011年、2016年及2023年修订的要点,体现了从传统安全监管向现代化、系统化管理的转变,旨在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升级,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