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农村不动产权政策以"完成'房地一体'确权登记为核心,强化宅基地管理,规范土地权益,具体政策要点如下:
一、确权登记加速推进
-
时间节点明确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各地在2025年3年前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和农房"房地一体"确权登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
覆盖范围扩大
包括2022年前合法取得的宅基地、1982-1998年特殊时期建设的宅基地等,但需提供原始分配凭证或村集体证明。
二、严格宅基地管理
-
禁止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违法占用耕地将面临罚款、拘役甚至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处罚。
-
城镇居民购房限制
明令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村宅基地,违规交易将不予确权。
-
退休干部建房禁令
退休干部不得在农村占地建房。
三、权益保障与纠纷化解
-
确权证书法律效力
发证后,宅基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合并登记至不动产权证,为拆迁、流转等提供法律保障。
-
有偿退出机制
农民可自愿退出宅基地,但仅限退出给村集体,且退出后不得再申请宅基地。
-
超面积宅基地处理
超出200平方米的部分将纳入征税范围,按面积差异收取年缴费用。
四、特殊群体权益保障
-
分户认定新标准
- 离异后无房、每名已成年子女单独成户、分户后未单独建房但未超过用地标准等情形,可认定为"一户一宅"。
-
历史遗留问题化解
对1998年前合法宅基地将全部确权,1998年后需按规定处理后再确权。
五、查询与**渠道
-
官方查询平台
通过"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小程序可查询宅基地面积、权属状态等信息。
-
权益维护建议
若遇到确权纠纷,可通过村集体协商、行政调解或法律途径解决。
以上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土地权益保护的强化,既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又规范土地资源利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制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