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扣分制度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量化评价的管理机制。具体内容如下:
一、扣分依据与标准
-
资质管理类
-
未取得资质证书或超越资质等级承揽工程(30分,9个月)
-
伪造/变造资质证书(30分,12个月)
-
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企业名义承揽工程(30分,9个月)
-
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资质变更手续(20分,6个月)
-
-
招投标类
-
相互串通投标或向招标人行贿(30分,12个月)
-
以他人名义投标或弄虚作假骗取中标(30分,9个月)
-
不履行合同约定(30分,12个月)
-
-
安全生产类
-
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或未配备专职管理人员(3分/次)
-
未投入安全防护费用或挪用(3分/次)
-
未对危险性工程编制专项方案(3分/次)
-
未为从业人员交纳保险费(3分/次)
-
-
其他类
-
未依法分包专业工程(3分/次)
-
未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3分/次)
-
二、扣分周期与处罚措施
-
扣分周期 :通常为1年,累计扣分达12分时,需核查安全生产许可条件,发现降低等级的将暂扣资质。
-
处罚升级 :同一企业12个月内累计扣分超过24分,可能面临更严厉处罚,包括吊销资质、罚款等。
三、申诉与整改
-
企业对扣分结果有异议的,可在规定时间内向建设部门申诉。
-
扣分后需针对问题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施工活动。
四、注意事项
-
具体扣分细则可能因地区、行业及企业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企业以当地最新法规为准。
-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避免因违规行为导致重大损失。
以上信息综合了《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行业通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