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补政策实施后,部分机型因供需关系或厂商策略调整出现涨价现象,主要集中在高端旗舰和折叠屏机型。例如华为Mate70系列、小米15 Ultra等因国补后需求激增导致渠道价上涨,而三星Galaxy S25系列等通过限时降价入围国补后价格回调。以下是具体分析:
-
高端旗舰机型“明降暗涨”
部分6000元以上的旗舰机通过国补政策降价吸引消费者,但因库存紧张或黄牛囤货,实际到手价高于补贴价。如iPhone 16 Pro Max国补后官方价7199元,但部分渠道因缺货加价至7500元以上;华为Mate70标准版国补后4999元,但线下门店捆绑配件销售变相涨价。 -
折叠屏机型价格波动显著
荣耀Magic Vs3、vivo X Fold3 Pro等折叠屏手机国补后价格下调,但部分电商平台在促销结束后恢复原价。例如荣耀Magic7 RSR保时捷设计版国补价7199元,活动结束后回升至7999元,涨幅达11%。 -
厂商“先涨后补”策略
个别品牌在国补前上调建议零售价,使补贴后价格与涨价前持平。如OPPO Find X8 Pro首发价6099元,国补前涨至6499元,补贴后5525元仍接近原价。 -
区域性补贴差异导致价差
广东、江苏等地的额外地方补贴结束后,部分机型价格回升。例如红米K80 Pro在江苏叠加省补后仅需3199元,政策结束后恢复至3499元。
总结:国补虽降低购机门槛,但消费者需警惕涨价套路,建议对比历史价格并关注平台限时活动。近期购机可优先选择官方渠道或叠加以旧换新优惠,避免因供需失衡多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