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0条硬措施”的具体内容,根据不同的领域和场景,其定义和措施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整理:
一、森林防火领域(商洛市)
-
五级包保责任制
市、县、镇、村、护林员五级联保,确保森林管理责任全覆盖。
-
二十人扑救力量
各村组建至少20人扑救队伍,镇街组建100人以上队伍,储备100台以上高压水泵。
-
24小时应急值守
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三级响应时党政主要负责人AB角在岗,严格“有火必报,报扑同步”。
-
科学扑救与火场管理
专业力量打火头、培训力量清火场,隐患区域留守巡查48小时以上,防止复燃。
-
严肃火案查处
开展专项行动,铁腕执法,对火案零容忍,从严从快惩处。
二、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大连市)
-
经济犯罪报案优先受理
所有经济犯罪报案一律先行受理,当场登记、评估证据,提供法律咨询。
-
公安政务服务延伸
全体窗口实行7×24小时服务,企业批量办事可上门办理,重点项目提供“一对一”服务。
-
轻微交通违法行为教育为主
29种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20种首次违法行为仅警告教育,非严管路段违停短信劝离。
三、林牧区生产经营活动用火管理领域(甘孜州)
-
十项标准化措施
包括依法用火审批、持证上岗、风险识别、现场监管、器具安全等10项要求。
四、安全生产领域(通用性措施)
-
安全操作规程
员工需正确穿戴防护装备、使用设备,遵守操作程序。
-
隐患排查与应急管理
定期检查设备维护、消防设施,制定应急预案并演练,建立事故报告机制。
-
安全文化建设
通过培训、宣传强化安全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
五、有限空间作业管理领域(宝应市)
-
分级监管机制
根据措施完成度将企业分为A至D级,D级企业责令停产整顿。
-
专项安全措施
包括作业审批、监护人员配备、防护用品、应急预案等。
六、电气焊动火作业管理领域(未明确领域)
-
十项硬措施
涵盖动火审批、持证上岗、设备检查、可燃物清理、安全阻隔等。
以上措施均根据具体行业监管需求制定,实际执行中需结合地方政策、企业规模及风险等级调整。若需针对特定场景的详细措施,建议补充更具体的背景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