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方案的核心在于通过“人、车、路、管、宣”五维联动,构建长效治理机制。重点包括强化执法管控、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群众意识三大亮点,需结合地方实际动态调整措施,确保整治实效。
-
执法管控从严从实
组建联合执法小分队,针对农用车违法载人、酒驾醉驾、无牌无证等高风险行为开展专项整治。例如,云南弥勒市通过“所队联动+错时勤务”模式,4月查处违法超员19起、酒驾73起,形成高压震慑。落实“红白喜事打招呼”制度,从源头减少群体性出行风险。 -
隐患治理精准高效
对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事故多发路段开展“拉网式”排查,优先采用“三警一带”(警示牌、警示灯、警示桩+减速带)等低成本应急措施。湖南等地明确2026年前实现农村劝导站视频监控覆盖率90%以上,推动隐患治理标准化。 -
宣传引导贴近需求
依托“美丽乡村行”活动,进村入户开展案例警示,利用大喇叭、短视频等载体强化“一盔一带”宣传。贵州将交通安全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通过“联户长”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责任,严控学生驾驶摩托车行为。 -
责任体系全域覆盖
建立“县统筹、乡主责、村延伸”的三级责任网络,将交通安全纳入政府考核。如湖南省要求乡镇干部参与赶集日、农忙时段的现场管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 -
科技赋能动态监管
推广移动端App违法举报功能,鼓励群众参与监督。结合“雪亮工程”布设智能监控设备,对高风险路段实时预警,提升事故预防能力。
农村交通整治需避免“一刀切”,应结合春耕秋收等农事特点灵活调整勤务,同时探索“定制公交”“校车专线”等替代方案,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出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