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与规定是确保校园及单位交通安全的核心规范,主要包含车辆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及应急处理等方面。以下是综合整理的关键内容:
一、车辆管理规范
-
机动车管理
-
校内公务用车需持通行证,非机动车辆(如自行车、电动车)需下车推行。
-
机动车进入校园需经门卫验证、登记,校外车辆未经许可不得进入。
-
校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需主动避让行人,禁止鸣笛和在禁止通行区域行驶。
-
车辆需按规定路线行驶并停放在指定位置,主干道、消防通道等区域禁止停车。
-
-
非机动车管理
-
全校学生禁止骑自行车上学,未满12周岁学生不得骑行。
-
骑车人需佩戴安全装备,未获考核合格者不得骑行。
-
二、人员行为规范
-
步行安全
-
行走需走人行道,过马路走斑马线,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
-
不得在马路上追逐嬉闹、勾肩搭背或三五成群并行。
-
-
骑车安全
-
遵守“红灯停、绿灯行”原则,靠右骑行并使用非机动车道。
-
未满12周岁学生需佩戴反光装备,骑行时不得将头、手伸出车外。
-
-
乘车规范
-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文明乘车,不搭乘“三无”车辆或超载车辆。
-
集体乘车需落实安全责任人,确保每车配备安全员。
-
三、特殊场景管理
-
大型活动保障
- 活动期间需提前报备保卫部门,制定交通管制方案,确保车辆定点停放。
-
恶劣天气应对
- 雨天需穿雨衣、戴雨帽,穿着鲜艳衣物提高可见性。
四、责任与处罚
-
责任制 :校长负总责,德育副校长分管,年级组长、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
-
违规处理 :对违反规定的车辆或个人,视情节扣留车辆、罚款或通报批评。
五、教育与培训
-
定期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教育,通过讲座、演练等形式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
新驾驶员需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驾驶员需定期参加安全学习。
以上制度需结合学校或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确保全员知晓并严格执行,以保障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