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条件、师资队伍、过程管理等
专业基地评估指标体系通常包含多个维度,用于全面评估基地的教育质量、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主要评估指标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基本条件(15分)
-
医疗和设备条件
-
科室年检查例数(如核医学科单光子显像≥3600例次、正电子显像≥600例次等)
-
总床位数(≥200张)、年收治病人数(≥3400人次)、年门诊量(≥95000人次)等
-
必备科室(如外科需普通外科、骨科等)和辅助科室(如放射科、重症监护室)的配置
-
-
资质文件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相关科室资质文件等
二、师资队伍(核心指标)
-
教师资质 :学历、教学经验、科研能力、实践经验等
-
结构要求 :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等
三、培训管理(15分)
-
培训计划
-
培训内容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的契合度
-
轮转科室设置(如内科需含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
-
-
过程管理
-
培训日志、考核成绩、住院医师反馈等
-
住培管理质量(如出勤率、考核通过率)
-
四、质量控制(15分)
-
住培管理 :经费使用规范、培训对象学习效果评估
-
教学质量 :带教老师教学评估、教学档案完整性
五、保障措施(5分)
-
制度保障 :培训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
-
经费保障 :年度经费预算、设备维护资金等
六、其他专项指标(视领域不同)
-
核医学科 :功能测定检查≥240例次、放射性核素治疗≥60例次
-
外科 :手术量、技能操作规范
-
内科 :重症监护病房配置、心电图室数量
评估方法
通常采用 现场评估+文档审查 的方式,由专家团队对医疗条件、师资、管理流程等进行综合评分。评估结果分为合格、合格及以上三个等级,直接影响基地的招生资格和培训质量。
以上指标体系需结合具体专业领域调整,例如妇产科、儿科等有针对性补充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