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乡村发展的支持政策覆盖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宜居、人才培育等多方面,形成系统性、综合性的支持体系。以下是主要政策方向及具体措施:
一、产业发展支持
-
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升级
-
实施种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鼓励种粮、保护耕地和推广机械化。
-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链延伸。
-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推动直播电商等新型业态发展。
-
-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
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开发农事体验、乡村露营等休闲产品。
-
强化农业企业带动作用,培育龙头企业,推动“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
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基础设施完善
-
加大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投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
支持农村电网改造和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
-
公共服务提升
-
推广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
-
完善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村级卫生室条件。
-
三、生态宜居与资源保护
-
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
-
实施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推进农村水环境、土壤环境治理。
-
推广生态农业,严守耕地红线,建设绿色生产体系。
-
-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 推广节能技术,发展循环农业,降低农业生产能耗。
四、人才培育与组织化
-
人才引进与返乡创业
-
出台创业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体系。
-
-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
支持合作社建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提供金融支持。
-
建立健全城乡要素流动机制,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
-
五、政策保障与考核机制
-
法律与政策体系
-
完善《乡村全面振兴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构建政策保障体系。
-
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建立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
-
资金投入与监管
-
2025年中央财政提前下达1.593万亿元资金,支持乡村发展。
-
加强对农业补贴、项目资金的监管,确保政策精准落实。
-
通过以上多维度政策,国家致力于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