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国控集团原董事长常保良因贪污受贿3400万元落马,其从清华大学高材生到副厅级干部的堕落引发社会关注,该案是新乡市近年来涉案金额最大的贪腐案件。
河南国控集团董事长常保良的落马事件引发广泛热议。他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曾在航天飞船“神舟”系列设计中担任核心技术成员,后带领濒临破产的洛阳轴承集团实现扭亏为盈,却在担任河南国控集团董事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疯狂敛财。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定,其贪污受贿金额高达3400万元,尽管他主动供述罪行并退赃3200万元,仍难逃法律制裁。
常保良的履历可谓“高开低走”。毕业后他响应国家号召赴基层科研单位工作,凭借专业能力快速崭露头角。在洛阳轴承集团濒临倒闭时,他以重组转型挽救企业并创造显著经济效益,展现出卓越管理才能。调任省级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后,其廉洁防线逐渐失守。案发前,他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曾痛批公款吃喝、以权谋私等乱象,反讽意味浓厚。
该案件暴露出多重风险警示:其一,关键岗位干部的权力监督需贯穿职业生涯全周期,职务晋升不意味自律性同步提升;其二,企业改制重组环节易滋生利益输送漏洞,尤其是涉及国有资产处置时更需强化审计介入;其三,“能人腐败”现象折射出单一政绩评价体系的弊端,技术专家型干部同样需要持续性的廉政教育。庭审中公诉人强调“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成为廉政教育的经典警示语录。
此案的处理彰显司法公正与社会教育意义。常保良虽主动退赃并认罪悔过,但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逆。案件庭审通过新媒体示证公开透明化推进,组织百余名公职人员旁听庭审的做法,构建起“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震慑效应。未来需从制度层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防止类似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