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体系:
一、培养体系
-
荣誉学院+本研衔接
依托竺可桢学院实施"特别培养",通过分专业导师团队和全程学业规划,实现本科与研究生培养的无缝衔接。大四阶段提前对接研究生培养流程,配备德育导师和专业导师,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
-
基础学科+特色方向
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11个高峰学科及一流骨干基础学科,专业方向根据国家战略需求优化设计。强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推行"导师制、小班化、国际化"培养模式。
-
通专跨+国际化
推动学科交叉与国际化培养,设置竺可桢奖学金、十佳大学生等荣誉体系,支持海外交流实践、基层锻炼等成长通道。研究生阶段重点参与国际联合培养项目,提升学术竞争力。
-
科教协同+产教融合
结合国家重大科研平台(如之江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校内外孵化基地和竞赛支持,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二、招生与选拔
-
招生对象 :分为两类:
-
综合素质优秀、学业成绩优异的考生;
-
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等学科获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的中学生。- 报名与录取 :通过校测(笔试、面试、体育测试)选拔,具体比例未明确说明。
-
三、培养目标
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全程导师制"和动态考核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四、支持措施
- 奖学金与荣誉 :提供竺可桢奖学金、十佳大学生等资助,设立"创新基金"支持科研项目。- 国际交流 :优先安排海外实习、联合培养项目,拓展国际视野。- 职业发展 :建立从本科到博士的就业指导体系,推荐进入国家重点领域工作。
以上方案体现了浙江大学在强基计划中"育人为本、能力为重、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通过多元化培养模式和资源整合,助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