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最新《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其分为10大类132种,涵盖呼吸系统、皮肤、耳鼻喉等多领域健康问题。
-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等13种尘肺病,以及过敏性肺炎、哮喘等6种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长期吸入粉尘或化学物质导致。 -
职业性皮肤病
如接触性皮炎、化学性皮肤灼伤、白斑等9种,多因接触刺激性或致敏性物质引发。 -
职业性眼病
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白内障等3种,常见于接触强酸强碱或强光辐射的作业环境。 -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等4种,与噪声、重金属或酸性物质长期暴露相关。 -
职业性化学中毒
涵盖铅、汞、镉等重金属中毒,以及苯、氯气等化学物质中毒,共60种,危害神经系统、肝肾等器官。 -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包括中暑、减压病、冻伤等7种,由极端温度、气压或辐射等物理因素引起。 -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如放射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11种,多见于医疗、核工业等接触电离辐射的行业。 -
职业性传染病
炭疽、布鲁氏菌病等5种,常见于畜牧、医疗等接触病原体的职业。 -
职业性肿瘤
包括石棉所致肺癌、苯所致白血病等11种,与特定致癌物长期接触有关。 -
其他职业病
如金属烟热、滑囊炎等8种,涵盖未归入上述类别的职业相关疾病。
劳动者应加强防护意识,企业需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