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心得体会,综合多篇权威资料和教学实践,可归纳为以下核心感悟:
一、思政课的政治属性与战略地位
-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必须通过科学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教育方向始终与党的事业保持一致。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思想政治领导,才能确保课程内容科学性、方向性,培养出忠诚于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二、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
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设计
需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例如,小学阶段侧重价值观启蒙,中学阶段强化理论认知,大学阶段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融合
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手段,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通过抗疫、抗灾等时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社会责任与担当。
-
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
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与交流,提升其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将红色基因、抗疫精神等时代内涵融入课堂教学,形成具有感染力的教学风格。
三、教学效果与学生反馈
-
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
通过思政课学习,学生更加明确国家发展目标,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例如,在疫情相关课程中,多数学生表示要学习抗疫英雄,承担社会责任。
-
教学方法的优化
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如通过合唱、视频创作等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
四、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
融通机制的完善
目前大中小思政课融通尚处起步阶段,需进一步统筹不同学段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建立协同育人的机制。
-
评价体系的创新
建立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与实践表现,而非仅依赖考试成绩。
-
技术手段的深化应用
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展思政课的时空边界。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增强教学的沉浸感。
总结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通过系统性设计、创新方法与技术支撑,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理想信念又有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