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自2018年起已实现全国统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地方教育考试院组织实施。目前除港澳台外,全国31个省份(含新疆、西藏、内蒙古)均采用统一考试标准,笔试科目、评分规则、成绩有效期全国一致,但面试安排和认定流程由各省结合实际执行。
-
统考与省考的历史演变
2012年前各省自主命题,师范生可直接获证;2012-2021年逐步过渡为统考,至2021年下半年新疆等最后三地加入,全国全面实现统考。改革后,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均需参加考试,且笔试科目从“教育学+心理学”调整为分学段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测试。 -
考试内容与形式
- 笔试全国统一:幼儿园和小学考两科(综合素质+保教/教育知识),中学增加学科专业知识。
- 面试因地制宜:结构化问答、试讲等环节由各省组织,部分省份增设特色科目(如心理健康教育)。
-
跨省考试注意事项
考生可在户籍、学籍或居住证所在地报考,统考成绩全国通用,但省考成绩仅限本省认定。例如,在统考省份通过笔试后,可跨省参加面试;反之则不被认可。 -
证书效力与定期注册
通过考试后需在3年内完成教师资格认定,证书全国有效,但入职后需每5年注册一次,考核师德、培训学时等,打破终身制。
提示:备考时需关注本省面试时间及认定材料要求,非师范生应尽早考取普通话证书。全国统考政策保障了公平性,但各地细则差异仍需提前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