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隐私的赔偿标准通常包括实际损失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和惩罚性赔偿,具体金额需结合侵权情节、损害后果及当地经济水平综合判定。
-
实际损失赔偿
以受害者因隐私泄露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准,如账户被盗刷、身份被冒用产生的费用等。部分案例中,法院会参考医疗费、误工费等实际支出核定赔偿额度。 -
精神损害赔偿
隐私泄露常伴随精神痛苦,法院可能酌情判决赔偿,金额从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例如,敏感信息(如私密照片)泄露或恶意传播时,精神抚慰金会相应提高。 -
惩罚性赔偿
若侵权方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如企业未履行数据保护义务),可能承担额外赔偿。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情节严重者可处以违法所得1—10倍罚款。
提示: **时需保留证据(如泄露记录、损失凭证),并咨询专业律师以确定具体索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