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泄露他人隐私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构成犯罪,主要涉及《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刑法》等法律条款,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
-
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1032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若因泄露隐私造成他人损害,需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
行政责任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非法处理他人个人信息(如泄露、买卖)的,由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最高10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吊销营业执照。 -
刑事责任
《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如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恶劣社会影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特殊行业责任
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因业务掌握大量敏感信息,若机构未履行数据保护义务导致泄露,除直接责任人受罚外,单位也可能面临高额罚款或停业整顿。
提醒: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均应妥善保管他人隐私信息,避免触碰法律红线。如遇隐私泄露,可向网信部门举报或通过法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