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无法高效完成学术论文写作,主要因其存在引用虚假文献、提示词复杂及图表生成受限等严重缺陷,而新推出的DeepSeek-PubMed版虽改善了文献真实性问题,但整体仍不推荐替代人工完成核心论证与数据创作。
DeepSeek虽能提供结构化写作框架,但其核心问题显著:虚假文献泛滥,常生成不存在的PMID或重复内容,导致引用失实。提示词调试繁琐,用户需反复调整场景、风格及表达方式,耗时远超人工构思。图表与代码缺失,无法直接生成可视化数据、流程图等论文关键支撑材料,仅依赖人工补充。尽管DeepSeek-PubMed版宣称引用真实PubMed文献并链接官网验证,但其生成过程仍依赖用户检索词精准度,且未提供学术图表与深度数据分析能力。从法律角度看,直接使用DeepSeek生成论文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学位法》明确禁止替代性创作。尽管AI可辅助梳理大纲或润色文本,但论文的核心逻辑、创新性与证据链条需由作者完成,否则可能面临学位撤销风险。用户应优先利用其大纲优化功能而非全盘依赖生成,同时借助专业工具如MATLAB、EndNote处理数据与引用,确保学术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