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大学对张雪峰的态度呈现矛盾性:一方面因他的调侃式评价引发争议,认为损害学校声誉;另一方面客观上提升了学校知名度,部分师生和网友甚至认为学校应“感谢”他的免费宣传。
-
争议与不满
张雪峰在公开场合多次以幽默方式贬低齐齐哈尔大学的招生门槛,例如称“考生无需复习即可被录取”,导致校方不满。部分学生认为这种言论过于片面,忽视了学校的实际教学质量和特色专业(如中国语言文学、应用化学等)。 -
知名度提升的“双刃剑”效应
尽管争议不断,张雪峰的言论让原本默默无闻的齐齐哈尔大学获得全国性关注,甚至有网友调侃“以前谁知道这所学校,现在全民皆知”。部分观点认为,这种流量效应为学校带来潜在招生优势。 -
校方与学生的复杂心态
校方曾试图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声誉,但学生群体态度分化:有人坦然接受学校“普通二本”的定位,也有人反感被贴上“低门槛”标签。
总结来看,齐齐哈尔大学对张雪峰的态度既有抵触也有隐性受益,反映出高校在面对舆论冲击时的两难处境——声誉与流量如何平衡,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