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现辖16个地级市,包含45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和50个县,合计287个街道、1011个镇、224个乡,形成"三纵四横两湖"核心骨架,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与皖北振兴板块协同发展。
安徽建省始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析江南省分设,取安庆、徽州首字得名,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构筑天然省域框架。当前行政区划历经明清沿革及建国后调整,形成多层级结构:省会合肥统领4区4县1县级市,辐射巢湖流域;皖南黄山、宣城占据黄山余脉与长江南岸;皖北阜阳、亳州、宿州横跨黄淮平原,煤炭资源丰富;沿江城市带沿长江串联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五市。
近年行政区划保持稳定,但局部微调持续进行:合肥推动肥东县撤县设区,淮南试点合村并居,铜陵优化社区规模。争议性议题如"三分池州""铜陵池州合并"未获官方确认,而撤县设市/区规划(如桐城、太和、颍上等)反映城镇化进程。行政区划调整需匹配城市能级、产业布局与公共服务承载力,未来或加强跨行政区协同治理机制。
安徽省域版图承载千年历史积淀,经济梯度分化显著,东部强市引领创新,西部山区聚焦生态,行政区划优化旨在平衡区域发展,未来或通过功能区划分与权责清单调整提升行政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