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按139个月计算,是指60岁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标准,用于将个人账户储存额均摊至预期寿命年限发放。这一数值源于2005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于当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5岁和4%的记账利率精算得出,并非限定养老金领取时长,实际可终身领取且余额可继承。
-
139个月的由来与计算逻辑
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首次明确计发月数表,60岁退休对应139个月。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记账利率),岁(预期寿命),岁(退休年龄),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后为139。该设计旨在通过均摊账户余额实现收支平衡,同时体现“晚退多得”原则(如50岁退休计发195个月,70岁仅56个月)。 -
常见误解与真相
- 误区:认为养老金只能领139个月。事实:139个月仅用于计算初始月发放额,实际领取终身,个人账户余额耗尽后由统筹基金继续支付。
- 误区:计发月数固定不变。事实:国家计划修订计发月数,因人均寿命已从2000年的71.4岁增至2021年的78.2岁,且记账利率波动(如2016年达8.31%),现行标准需调整。
-
未来调整方向
根据“十四五”规划,计发月数将结合寿命延长、利率变化等因素修订,可能提高60岁退休的计发月数(如增至150或180个月),以更合理分配账户余额。
提示:退休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139个月仅影响后者初始计算。参保人无需担忧“超期停发”,养老金待遇随政策调整和社平工资增长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