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防控是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核心环节,通过系统化管理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以下是综合权威信息整理的心得体会:
一、核心结论
医院感染防控需以“重视为基础、投入为保障、制度为关键”,通过全员意识提升、科学管理和技术支持实现持续改进。
二、关键要点
-
重视是根本
通过省内外典型案例(如某医院血透室丙肝感染事件)警示,院感防控是“小投入避免大付出”的利民事业。管理者需转变观念,将防控工作纳入医院战略,形成全员参与意识。
-
投入是保证
防控工作需配备充足设施设备(如手卫生设施、消毒设备),并合理配置人员。统计显示,防控投入每减少1元,后期治疗成本可能增加10元,强调“预防为主”的经济价值。
-
制度与执行
建立健全监测、报告、消毒隔离等制度,确保措施落实。例如,通过月度手卫生监测、环境消毒效果评估及重点部门专项监控,及时发现并控制感染风险。
-
人员培训与意识
医护人员是防控主体,需通过职前培训、持续教育强化防控知识(如手卫生规范、个人防护装备使用)。2024年某医院通过海报宣传、案例分析提升患者及家属的防控意识。
-
技术与管理结合
采用前瞻性监测(如住院病例7656例中感染率0.5%)和标准化操作流程,结合细菌培养+药敏检测优化抗生素使用,降低混合感染风险。
三、实践建议
-
定期开展院感专项检查,重点关注抗生素使用、手卫生执行等薄弱环节;
-
鼓励医护人员参与环境清洁,形成“全院联动”防控模式;
-
通过信息化手段(如院感管理软件)提升监测效率和数据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