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安全的核心防线,其核心价值在于“预防优于补救”和“全员参与”。通过系统化防控、细节把控和持续改进,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保障医患安全。以下从实践角度提炼关键要点:
-
细节决定成败
手卫生、环境消毒、器械灭菌等基础操作需严格执行标准化流程。例如,六步洗手法需全员掌握,紫外线灯管定期监测强度,复用器械集中供应室处理。某院通过将手卫生依从性从60%提升至90%,导管相关感染率下降40%。 -
团队协作与培训
建立“临床科室-感控科-后勤”三级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多部门联合演练。护士长反馈:“感控护士一对一指导,使医护人员从被动遵守转为主动防控。”每月针对性培训(如耐药菌隔离措施)结合案例复盘,能有效提升实战能力。 -
数据驱动改进
实时监测手术切口感染率、三管感染率等指标,利用信息化系统预警异常数据。某ICU通过每日导管评估表,将导管留置时间缩短1.5天,相关感染率降低25%。 -
患者教育赋能
入院时发放图文版感染防控手册,指导患者参与环境清洁监督。例如,结核病房通过患者反馈机制,发现并整改了3处通风死角。 -
持续迭代机制
每季度召开院感委员会,分析近期的感染事件根本原因,修订制度。某院针对保洁员流动性大的问题,设计“双语操作视频”使消毒合格率提升至98%。
提示: 院感管理需将规范转化为习惯,既需制度约束,更依赖文化浸润。定期邀请第三方评估,可发现盲区并优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