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起诉审核通过却迟迟不立案,通常源于材料瑕疵、管辖权争议或法院流程延迟等关键问题。以下是具体分析和应对建议:
-
材料不完整或格式错误
即使审核通过,若起诉状缺少被告详细信息、证据清单不完整,或文件未按PDF格式提交,法院可能要求补正。部分法院会通过短信通知补正期限(通常5-10天),超期未补正则视为放弃立案。 -
管辖权判断失误
若起诉时未核实合同约定的管辖法院或仲裁条款,即使线上审核通过,法院发现无管辖权后会驳回。例如,约定其他法院管辖的案件提交至错误法院,将无法正式立案。 -
诉讼时效或条件不符
超过法定诉讼时效(通常2年)或起诉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22条规定的四项条件(如原告与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法院虽可能通过初审,但后续会裁定不予受理。 -
法院内部流程延迟
部分法院需线上审核通过后,当事人线下提交纸质材料或缴费才能正式立案。未及时缴纳诉讼费或未按通知完成后续步骤,系统仍显示“审核通过”但实际未立案。 -
技术性误判
少数情况下,线上审核通过后,法院人工复核发现材料实质问题(如证据链断裂),可能暂缓立案并电话沟通,但未更新系统状态,导致当事人误以为流程卡顿。
提示:若审核通过后超过7个工作日未立案,建议主动联系法院立案庭,核实是否需要补交材料或补充流程。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跟踪进度,避免因沟通不畅延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