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自成立以来累计印钞量已突破 $23万亿美元(截至2025年3月),其中近6年(2020-2025年)的印钞规模占历史总量的40%以上,主要源于疫情与经济刺激政策下的“无限量化宽松”。这一数字包含基础货币扩张与各类流动性注入,直接导致美元购买力贬值为12年前的1/8。
- 历史性扩张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仅0.89万亿美元,而2025年已飙升至7.78万亿美元。2020年疫情后,美联储在44周内紧急投放23万亿美元流动性,包括国债购买和MBS(抵押**债券)增持,单月最高扩表1.7万亿美元。
- 政策工具演变:传统印钞依赖黄金储备,但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转向以国债为抵押品。2008年后,美联储突破常规,通过量化宽松(QE)直接购买垃圾债券,2020年更启动“无限QE”,彻底脱离资产限制。
- 全球通胀传导:超发美元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美国CPI在2021年达6.8%(39年新高),而2024年刺激计划再添1.8万亿美元,加剧全球输入性通胀。同期,美元实际价值较2013年贬值87%。
- 缩表与反复:2018年美联储尝试缩表至2.4万亿美元,但2019年暂停(实际3.7万亿)。2025年预测显示,若经济衰退再现,美联储或被迫重启扩表,年内或新增3.24万亿美元。
当前美联储印钞量相当于美国GDP的84%(2025年数据),且53%的新发国债由美联储承接。这一模式长期依赖债务货币化,但美元霸权地位使其仍能向全球转嫁成本。未来需警惕债务暴雷与货币信用坍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