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院试的考生需通过县试、府试层层选拔,最终由省级学政主持考试,考中者称“生员”(秀才),获得科举入仕的初级资格。
-
考生资格与前期流程
考生需先通过县试(由知县主持)和府试(由知府主持),取得“童生”身份方可参加院试。报名时需填写籍贯、三代履历等,并由廪生担保身份清白。 -
考试内容与形式
院试分两场:正试考两文一诗(四书文、孝经论及五言六韵诗),复试考一文一诗。成绩评定严格,录取者按名额分配,大府录取约20名,小县仅4-5名。 -
学政主持与特殊环节
学政(由进士出身的中央官员担任)赴各地主持考试,考前会通过“观风”测试了解考生水平。院试通过者入府县学宫,接受教官考核,准备后续乡试。 -
历史演变与地域差异
清代院试以府为单位分批进行,泰州等交通便利之地常设考点。宋代类似考试称“解试”,明代起院试成为科举固定环节,选拔标准随朝代调整。
院试是古代读书人迈入仕途的关键一步,其严格的选拔机制和地域特色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设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