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期间,全国至少16个省份的部分城市调整烟花爆竹燃放政策,明确“禁改限”,允许在特定时段和区域有序燃放,兼顾传统年俗与公共安全。广东、河南、辽宁等地率先细化燃放时间、地点及品类限制,如郑州、佛山、鞍山等城市划定小年至元宵节的可燃放窗口,并严控A/B级高危产品,凸显政策灵活性。
-
燃放时间差异化
多地以传统节日节点为核心,如小年(1月22日)、除夕至初五(1月28日-2月2日)、元宵节(2月12日)为燃放高峰。郑州允许除夕通宵燃放至初一凌晨1时,东莞则放宽正月初二至十五每日6-23时,丹东更开放长达25天的限时燃放期(1月22日-2月13日),体现对民俗需求的精准响应。 -
区域分级管理
政策普遍采用“非禁放区+集中燃放点”模式。南京在非禁放区设20个引导燃放点,濮阳明确城区外高速环线外为可燃放区,昆明主城区全年禁放但郊区开放,平衡城乡差异。部分城市如佛山顺德,直接指定公园、广场等安全区域,降低居民区风险。 -
安全与环保双红线
所有“禁改限”城市均禁止A/B级专业烟花及摔炮、孔明灯等高危产品,仅允许C/D级个人燃放类。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全面禁放,郑州、南阳等地明确污染预警时暂停燃放,凸显动态调控机制。 -
监管措施升级
零售端实施许可制,如郑州零售店仅限1月21日至2月12日经营。多地要求社区物业预备消防器材、划定安全燃放点,佛山三水区甚至将政策有效期延至2028年,体现长效管理思路。
提示: 燃放前务必查询当地最新通告,认准正规销售点购买合规产品,避免在禁放场所或污染天违规。政策松绑不等于放任,安全与环保仍是不可逾越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