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新高考赋分制 不是按单科赋分 ,而是 按组合赋分 。具体规则如下:
一、赋分制的基本框架
-
科目分类
-
必选科目:物理或历史(满分100分,按原始分计入总成绩)
-
再选科目: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任选2科(满分100分,按等级赋分计入总成绩)
-
-
赋分方式
-
等级赋分 :以考生在全省(或省级行政区)该科目的排名确定等级,再通过线性插值计算出最终分数。例如,某科目将考生分为A、B、C、D、E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分值区间。
-
分值转换 :采用“70分+30分”卷面分模式,即先按70分及格线划分等级,再对超出的30分部分进行线性赋分。
-
二、与单科赋分的区别
- 单科赋分 :直接按科目卷面分数计入总成绩(如物理、历史按原始分,化学、生物等按等级分)。2. 组合赋分 :先对选考科目进行等级划分,再根据排名转换分数,最终按组合计算总成绩。 - 例如:考生甲、乙在化学科目排名分别为10%和90%,若化学等级分区间为0-100分,则甲的化学赋分可能为85分,乙为15分,而非直接按卷面分70-80分和20-30分计入总成绩。
三、组合竞争的本质
-
由于物理和历史的难度差异较大,直接按卷面分比较不公,因此通过组合赋分将不同科目的排名转换为可比较的分数。
-
考生需选择3科(含1科必选科目+2科再选科目),并确保每科排名靠前,以提升综合竞争力。
四、注意事项
-
不同省份对赋分规则可能存在细微差异(如等级划分区间、赋分起点等),需以本省最新政策为准。
-
选择科目时建议结合自身优势学科和高校专业要求,避免因科目组合不当影响排名。
新高考赋分制通过组合等级赋分的方式,既保留了按科目评价的合理性,又通过排名转换机制平衡了科目难度差异,但并非直接按单科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