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是延长使用寿命、保障运行效率的关键,核心要求包括 定期清洁润滑、规范操作流程、分级保养制度 以及专业人员的参与。 通过系统化的维护计划,可减少故障率、降低维修成本,同时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以下是具体内容与要求:
-
基础维护:清洁与润滑
每日需清除设备表面油污、碎屑,保持散热孔畅通,避免粉尘堆积影响性能。润滑点需按周期加注指定油品,检查油路是否堵塞,确保机械部件运行顺畅。例如,机床导轨、轴承等关键部位需使用抗磨油脂,而液压设备需定期更换滤芯并监测油压。 -
操作规范与安全检查
操作前检查电源、仪表及安全装置(如急停按钮、防护罩)是否正常,运行中监测异响、振动或温度异常。严禁超负荷运行,下班前需关闭电源并记录设备状态。例如,冲压设备需每日测试光电保护功能,防止误操作引发事故。 -
三级保养体系
- 日常保养:由操作员完成,包括简单调试、紧固螺丝等;
- 一级保养:每月由维修人员主导,局部拆卸清洗、更换易损件(如皮带、密封圈);
- 二级保养:每年全面检修,涉及电机绕组测试、精度校准等专业项目,需停机进行。
-
精密与特种设备专项要求
恒温恒湿环境设备需定期校验温控系统,数控机床需备份参数并防尘。动力设备(如空压机)需每周排放冷凝水,检查压力容器安全阀。膜处理设备则需化学清洗防止结垢。 -
记录与责任落实
每次保养需填写日志,记录更换零件、异常现象及处理措施。推行“包机责任制”,将设备绩效与人员考核挂钩,确保维护质量。
提示: 结合设备说明书与企业生产节奏制定维护计划,优先处理高负荷或老旧设备,同时培训操作人员基础故障识别能力,可大幅提升整体运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