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无人驾驶普及仍需时日,预计2030年后规模化应用
技术发展与政策支持
- L3级别自动驾驶:预计2025年70%的量产新车型将具备L3级别自动驾驶水平,但政策和法规的完善仍需时间。
- L4级别自动驾驶:预计2025年开始规模化应用,但主要在限定场景和区域。
- L5级别自动驾驶:预计2030年实现量产,但技术挑战和法规限制仍存在。
产业进程展望
- 2025-2027年:L3智能驾驶技术可能提升车企销量,市场渗透率提高较快。
- 2027-2030年:L4级别的Robotaxi有望实现软件收费模式,出行渗透率增加。
- 2030-2035年:自主品牌通过独资或合资海外建厂,实现智能电动车的全球扩散。
消费者接受度与商业模式
- 智能驾驶成为购车主要考虑因素:城市NOA(L3智能驾驶核心体验)的普及将推动智能驾驶成为消费者购车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 Robotaxi颠覆出行认知:L4智能驾驶核心体验将提供更快捷、安全、舒适的出行方式,提升社会效率。
- 付费意愿与商业模式:消费者可能通过其他形式买单,如帮助车企卖车或体现在打车体验上。
L3应用上路与商业场景
- B端场景率先落地:L3自动驾驶技术在B端场景(如网约车、出租车、物流车队等)率先落地,再向C端渗透。
- 联合体商业场景:车企、运营主体公司和地方政府组成联合体,挖掘商业价值,如L3专线服务。
技术突破与规模化应用
- 2025年“ChatGPT时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预测,2025年无人驾驶将迎来技术成熟度的关键转折点,但规模化应用仍需时日。
- 2030年“DeepSeek时刻”:预计到2030年,10%的新车将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迎来规模化应用的时刻。
现实考量与挑战
- 技术、法规和基础设施的多重挑战:无人驾驶的全面普及不仅依赖于技术,还需监管政策的全面支持和用户的广泛接受。
- 特定地区和受控环境的应用:未来20-30年内,主要的无人驾驶场景将聚焦在特定地区和受控环境中。
2025年无人驾驶技术有望迎来重大突破,但全面普及仍需克服技术、法规和基础设施等多重挑战,预计2030年后将迎来规模化应用的“DeepSeek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