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目前允许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但实际落地仍受限于责任划分、技术标准和数据安全等法规约束,现阶段仅开放部分场景的测试和示范运营。
-
法律框架与现状
中国已通过《道路交通安全法》《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管理意见》等法规为自动驾驶提供基础支持,明确允许技术发展。但全自动驾驶(L4级以上)尚未大规模商用,当前主流仍为辅助驾驶(L2-L3级),需配备驾驶员或安全员。深圳等地区率先试点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但全国性法规仍需完善。 -
责任划分与保险要求
法律区分“有驾驶人”和“无驾驶人”两种情形:前者事故责任由驾驶员承担,后者由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负责。全自动驾驶车辆需投保高额第三方责任险(不低于500万元),并满足数据本地化存储等安全要求。 -
数据与伦理限制
自动驾驶需遵守严格的数据出境禁令,禁止向境外传输敏感信息。伦理层面要求系统优先保护人身安全,禁止编程解决“电车难题”等道德困境,决策权最终需保留给人类。
未来全自动驾驶的合法化将依赖技术成熟与法规同步推进,现阶段企业需重点关注合规测试和保险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