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工作制和985工作制是两种常见的高强度职场作息模式,核心区别在于工作时长与休息安排:996为“早9点至晚9点、每周6天”,985则为“早9点至晚8点、每周5天”。两者均因潜在健康风险引发争议,但后者名义上更符合劳动法对工时的要求。
-
定义与差异
- 996工作制:每日工作12小时、每周6天,总工时72小时,远超法定标准(每周不超过44小时)。常见于互联网行业,被诟病为“过劳”代名词。
- 985工作制:每日工作11小时、每周5天,总工时55小时,仍高于法定上限,但相比996保留了周末双休,名义上更接近“40小时工作制”的调整版。
-
健康与效率争议
- 长期超时工作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下降等问题,研究显示周工时≥55小时的人群中风风险显著增加。
- 支持者认为985通过压缩单日工时换取双休,能提升效率;反对者指出实际工作强度未减,且隐性加班文化可能抵消休息优势。
-
法律与职场现实
- 两种制度均涉嫌违反《劳动法》,但企业常以“自愿加班”“弹性工作”规避责任。部分公司推行985作为“人性化”改进,实则仍依赖高强度产出。
总结:996与985本质仍是资本驱动下的工时博弈,合理工时、健康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平衡才是可持续方向。劳动者需警惕“名义优化”背后的隐性压榨,优先保障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