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包括形象性、主体性和审美性,三者共同构成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核心本质。
艺术的形象性体现在将客观现实通过艺术家的主观视角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式。艺术作品必须融合主观情感与客观现实,无论是文学中的人物塑造还是绘画中的色彩构图,均需在内容与形式间达成统一。例如米勒的《拾穗者》通过农民劳作的场景传递社会关怀,而商业广告《时装美女》因缺乏思想深度难以称为艺术品。这种客观与主观的融合要求艺术作品既含共性又有个性,如《红楼梦》既展现封建社会全景,又通过贾宝玉等角色折射个体命运,最终实现"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
艺术的主体性贯穿创作、作品和欣赏的全过程。创作者赋予作品独特印记,齐白石笔下的虾因其观察入微与笔墨技法成为经典;作品本身凝聚艺术家的审美追求,不同导演对同一剧本的不同诠释形成风格差异;观众则依据个体经验重构作品意义,《哈姆雷特》因此有"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阐释空间。这种主体性还体现为艺术生产的独特规律——即便社会物质条件相似,古希腊与19世纪俄罗斯的辉煌艺术成就证明艺术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古典艺术到现代多媒体,形象性提供感染载体,主体性保障创新发展,审美性维系精神价值。三者的有机统一使艺术超越实用功能,成为人类认知世界、表达情感、探索真理的特殊方式,持续推动文化进步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