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2年强制执行期限后,是否还能执行取决于是否存在特定的法定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是可能适用的情况:
-
被执行人未提出异议 :如果被执行人没有提出异议,法院仍可以依法执行。但被执行人随时可能在后续程序中提出时效抗辩,因此存在一定风险。
-
被执行人提出异议 :如果被执行人对申请执行时效提出异议,法院会对该异议进行审查。如果经审查确实超过申请执行时效且不存在中止、中断情形,法院会裁定不予执行。如果能证明存在这些导致时效中断的情形,即使超过两年期限,仍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
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 :如果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则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2年。超过这个期限,申请人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将不予受理。
-
强制执行后中止执行 :如果法院强制执行后,因没有财产可供执行而中止的,强制执行2年后,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时,可以继续执行。
-
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与中断 :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和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申请执行的时效可能会被暂停或重新计算。
-
特殊情形 :存在一些特殊情形不受两年申请执行时效的限制,例如《民法典》规定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以及申请执行终结后再次申请执行等。
综上所述, 超过2年强制执行期限后,是否能执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存在上述特定情形,如被执行人未提出异议、存在时效中止或中断情形、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等,仍有可能申请强制执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准确的法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