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的表演程式主要包括以下五类,涵盖唱、念、做、打及舞台技巧:
-
生活动作程式
包括开门、上下马、上下楼、穿针引线等模拟日常生活的动作,通过规范化的表演形式将生活场景转化为舞台语言。
-
情感表达程式
如哭头、气椅、醉酒、疯癫等,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传递角色的喜怒哀乐,形成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
舞蹈性程式
包含走边(轻盈台步)、趟马(骑马舞蹈)、云手(云雾状手势)等,以舞蹈化动作增强戏剧表现力,如京剧《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引子。
-
武打程式
分为“把子功”(刀枪剑戟等兵器技巧)和“毯子功”(翻跃扑滚),如京剧《三英战吕布》中的刀花、枪花,以及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打背弓。
-
虚拟化程式
通过开门关门、跨门槛等动作表现空间转换,以及“起霸”(武将登场仪式)、“趟马”(快速行进)等程式化场景设计,实现舞台空间的灵活调度。
注 :不同行当(如生、旦、净、丑)对程式的运用分寸和力度有严格规范,例如花脸需“撑”,武生需“繃”,老生需“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