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被网络诈骗后立案并不意味着只能被动等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案件处理流程,立案后公安机关会启动侦查程序,但具体进展需结合案件性质、复杂程度及地区执法效率综合判断。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立案后的处理流程
-
公安机关的初步审查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需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审查期限根据案件复杂程度不同而有所调整:
-
一般案件不超过3日;
-
需进一步查证的案件不超过7日;
-
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可延长至30日。 审查通过后,案件进入侦查阶段。
-
-
侦查与证据收集
一旦立案,公安机关会立即展开调查,包括追踪资金流向、冻结涉案账户、调取聊天记录等,并同步向检察机关移送案件材料。
-
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
检察机关收到案件后,需对证据链进行审核,决定是否提起公诉。若证据不足,可能终止起诉。
-
法院的审判程序
公诉案件进入法院审理阶段,通常需2-3个月宣判,复杂案件可延长。
二、需配合的事项
-
及时报案与证据提供 :需在7日内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交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关键证据。
-
配合调查 :主动提供嫌疑人信息、资金流向等,协助锁定犯罪嫌疑人。
-
关注案件进展 :通过公安机关反馈或主动查询了解案件状态,避免因信息滞后影响追回损失。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
-
小额诈骗 :若涉及金额较小(如3000元以下),可能通过公安机关直接调解解决。
-
跨区域案件 :需等待公安机关协调跨地区侦查,周期可能较长。
-
财产追回 :若在侦查期间发现财产转移,可申请法院查封、冻结涉案资产。
四、建议与注意事项
-
避免二次诈骗 :警惕公安机关要求提供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
-
保留沟通渠道 :通过正规渠道(如12389)查询案件进展。
-
法律救济 :若对处理结果不满,可在刑诉程序中申请检察院抗诉或提起民事诉讼。
立案后需经历侦查、起诉、审判等阶段,但公安机关会积极采取措施打击犯罪。建议保持与执法机关的沟通,配合调查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