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发展史是人类信息革命的核心脉络,从军事科研的ARPANET到全球互联的互联网,其演进揭示了技术聚合与社会需求的深层互动。 关键节点包括:分组交换技术突破、TCP/IP协议标准化、万维网普及及移动互联网崛起,每一步都重塑了信息获取与共享的方式。
-
起源与雏形(1960s)
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首次实现分组交换技术,解决了远程终端与主机的通信问题。这一阶段奠定了“多节点互联”的基础理念,核心目标是保障军事通信的稳定性。 -
协议标准化(1970s-1980s)
TCP/IP协议成为互联网通用语言,允许不同网络设备互联。1983年ARPANET全面采用TCP/IP,标志着互联网从实验转向实用阶段。同期,局域网(LAN)技术如以太网兴起,推动企业级资源共享。 -
全球化与商业化(1990s)
万维网(WWW)的发明降低了互联网使用门槛,浏览器和HTML技术让普通用户能访问图文内容。1991年商业用户首超学术界,电子商务、电子邮件等应用爆发式增长。 -
移动与智能时代(21世纪)
智能手机和4G/5G技术催生移动互联网,实现“随时随地连接”。云计算和物联网进一步扩展网络边界,从数据交互升级为物理设备智能化管理。
未来网络将深度融合AI与边缘计算,但核心始终是“连接”与“开放”——这一历史规律值得每个技术从业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