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
以电子管为核心器件,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差,运算速度较慢(每秒几千至几万次)。代表机型为ENIAC。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为主。
-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采用晶体管替代电子管,体积缩小、功耗降低、可靠性提升,运算速度显著加快(每秒几十万次)。出现FORTRAN、COBOL等高级语言,应用扩展至数据处理和事务管理。
-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年)
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SSI/MSI),性能大幅提升(每秒几百万次),操作系统逐步完善,应用领域涵盖工业控制、文字处理等。
-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至今)
以LSI和VLSI技术为主,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亿至几十亿次,微处理器(如8086)推动个人计算机普及,应用深入社会各领域,包括网络技术发展。
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将计算机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含微处理器时代),但主流分类仍以上述四个阶段为主,第五阶段(如奔腾系列)属于第四代技术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