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气温异常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多重气象因素叠加作用,包括东北冷涡持续活跃、厄尔尼诺事件余效影响、全球变暖加剧大气环流不稳定性,以及冷暖空气频繁交锋导致的“倒春寒”现象。尽管春季本应回暖,但冷空气南下强度大、频率高,使得多地出现阶段性低温,甚至局部霜冻,尤其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显著扩大。
-
东北冷涡的异常活动
4月上旬,蒙古国生成的冷涡东移并加强,携带强冷空气南下,引发全国范围的大风、降温和强对流天气。冷涡的持续存在导致高空急流能量下传,使地表风速增强20%-30%,进一步延长低温持续时间。例如,4月12日华北平原阵风达9-11级,山区局地超13级,伴随扬沙天气加剧体感寒冷。 -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的交替影响
2024年冬季的拉尼娜现象延续至2025年初,增强东亚冬季风并促使冷空气频繁南下。厄尔尼诺衰减后热带海洋温度异常仍扰动副热带高压位置,导致冷暖气流在长江流域反复拉锯,形成持续阴雨和低温。 -
全球变暖的间接效应
北极增温速度高于中纬度地区,削弱极地涡旋稳定性,冷空气更易分裂南下。西伯利亚积雪偏多延缓春季升温,而大气能量增加也抬升极端天气概率,如4月中旬西北地区突发霜冻虽罕见但并非不可能。 -
“倒春寒”的气候特征
春季本就是冷暖空气交锋期,但今年冷空气势力偏强,与锋前增温形成剧烈温差。例如,华北平原4月6-7日最低温骤降至-5℃,对早春作物造成冻害风险,符合农谚“大寒无寒意,二月落春霜”的预警。
提示:4月下旬冷空气活动将逐步减弱,但五一前仍需关注短期寒潮预警,尤其是农业生产需防范花期霜冻。长期来看,气候变暖背景下春季极端天气或更频繁,建议通过气象部门实时数据调整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