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二个月四季的划分,存在多种方法,主要分为天文划分法、气象划分法和气候划分法三种,具体如下:
一、天文划分法(四分法)
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为依据,将一年分为四个季节:
-
春季 :从春分(约3月21日)开始,至夏至(约6月22日)结束,太阳黄经从315°增至45°,昼夜逐渐变长。
-
夏季 :从夏至开始,至秋分(约9月23日)结束,太阳黄经从45°增至270°,北半球白昼最长。
-
秋季 :从秋分开始,至冬至(约12月22日)结束,太阳黄经从270°减至180°,昼夜逐渐缩短。
-
冬季 :从冬至开始,至次年春分结束,太阳黄经从180°减至315°,北半球白昼最短。
二、气象划分法
以气温变化为标准,将一年分为四个季节:
-
春季 :候平均气温≥22℃,植物开始生长,春雨增多。
-
夏季 :候平均气温≥22℃,气温最高,降水集中,多雷暴。
-
秋季 :候平均气温10℃~22℃,植物成熟,天气干燥凉爽。
-
冬季 :候平均气温≤10℃,气温最低,多降雪,动物冬眠。
三、其他划分方式
-
农历划分 :以立春(约2月4日/5日)、立夏(约5月5日/6日)、立秋(约8月7日/8日)、立冬(约11月8日/9日)为四季起点。
-
十二元会划分 :将四季细分为八段,每段约15天,例如春季含立春、惊蛰等节气。
四、注意事项
-
南北半球相反 :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例如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为冬季。
-
划分差异 :天文划分法与气象划分法的时间节点不同,前者以节气为准,后者以气温为依据,导致季节起始时间有1.5个月的差异。
以上划分方法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例如农业活动多采用气象划分法,天文研究则依赖天文划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