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最热的是三伏天,尤其是中伏和大暑前后,此时地面热量积累达到顶峰,形成全年高温峰值。
-
三伏天的划分与特点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横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初伏时热量开始积聚,中伏(通常与大暑重叠)因持续高温和湿度叠加成为最热阶段,末伏虽已立秋,但余热未消,俗称“秋老虎”。 -
气候原理与热量积累
夏至后白天仍比黑夜长,地面吸热多于散热,热量持续堆积。至三伏期间,地表热量收支接近平衡,但前期积累的高温难以快速消散,导致极端炎热。 -
地域差异与体感影响
北方干燥炎热,南方湿热闷蒸,体感温度可能更高。城市因热岛效应加剧高温,而沿海地区湿度会放大不适感。
三伏天需注意防暑降温,尤其避免正午户外活动,及时补充水分。高温时段可关注气象预警,合理调整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