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四季的划分通常依据气象部门的标准:3月至5月为春季,6月至8月为夏季,9月至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这种划分方式以连续五天平均气温作为依据,当气温高于10℃时为春、秋季,高于22℃时为夏季,低于10℃时为冬季。
1. 春季(3月-5月)
- 气候特点:气温回升,春暖花开。
- 自然现象:草木发芽,万物复苏。
- 生活习俗:踏青、赏花。
2. 夏季(6月-8月)
- 气候特点:气温高,降雨多。
- 自然现象:绿树成荫,蝉鸣蛙叫。
- 生活习俗:游泳、避暑。
3. 秋季(9月-11月)
- 气候特点:气温逐渐下降,秋高气爽。
- 自然现象:落叶纷飞,果实成熟。
- 生活习俗:赏月、登高。
4. 冬季(12月-次年2月)
- 气候特点:气温低,寒冷干燥。
- 自然现象:冰雪覆盖,动物冬眠。
- 生活习俗:取暖、庆祝春节。
总结
四季的划分不仅反映了气温变化,还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农业活动和民俗节日密切相关。了解四季的划分,有助于更好地安排生活和农业生产,也能更好地欣赏四季不同的自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