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最新政策及权威信息,文旅融合相关政策主要围绕产业升级、资源整合、业态创新等方面展开,具体如下:
一、核心政策目标
-
经济与文化发展
到202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翻番,占GDP比重达5.5%以上;到2035年建成世界旅游强国,文旅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
资源整合与品牌建设
深化文旅资源普查与评估,建立数据库实现共享;推动非遗、农文旅等特色资源融入景区、商圈,培育国际影响力品牌(如“园林昆曲之旅”)。
二、重点支持措施
-
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
-
推动文旅与科技、体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研学旅游、智慧景区等新业态。
-
鼓励非遗进商圈、进景区,开展惠民演出和展演活动。
-
-
土地与金融支持
-
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农业+文旅”混合用地模式(如四川“点状供地”政策)。
-
发行文旅专项债券,支持非遗活化、生态旅游等项目,年化收益率不低于3.5%。
-
三、政策保障体系
-
体制机制改革
健全文旅融合体制机制,明确政府引导作用,通过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
法治保障
《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明确支持文旅融合,强化文化产品对旅游业的针对性,打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法律壁垒。
四、区域实践案例
-
庆阳市 :通过土地保障、财税金融支持,建设“全电景区”并盘活红色资源。
-
陕西袁家村 :利用专项债券改造古街,年接待游客量增长40%。
以上政策体现了国家从宏观到微观、从产业到区域的系统性布局,旨在实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