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最新规范的核心变化在于:取消优良等级、提高一般项目合格率至80%、强化建设单位责任,并明确电子档案要求。 新标准SL/T631—2025统一了大中小型工程的验收要求,采用“验评分离”原则,聚焦质量合格性,同时通过影像资料留存提升质量追溯能力。
-
评定范围扩大
新标准不再区分工程等级,明确所有水利水电工程(无论规模)均需执行统一验收标准,避免执行弹性引发的争议。 -
取消“三检制”强制要求
施工企业可自主决定是否采用初检、复检机制,仅需保留终检资料作为验收依据,减少形式化流程,但实测数据仍需通过其他表格备查。 -
合格标准升级
主控项目必须100%达标,一般项目合格率从70%提升至80%,反映施工技术进步与质量要求的同步提高。缺陷工程需备案并载明处理情况。 -
重要隐蔽工程验收更严格
建设单位必须主持验收,勘察、设计等单位需独立出具意见,并留存施工过程照片、音视频等电子档案,确保质量可追溯。 -
监理责任明确化
未实行监理制的小型工程(投资200万元以下),监理职责由建设单位承担,避免管理真空。
提示:新标准强调过程留痕与责任划分,施工单位需重点关注影像资料归档规范,建设单位应提前调整质量管理体系以适应验收流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