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评报考需抓住“匹配度优先”原则,核心流程包括简章研读、材料准备、校测冲刺三阶段。 高考成绩需达本省特控线,面试表现占录取权重的15%,关键亮点在于:① 精准定位3-5所院校,避免盲目填报;② 突出个人特质与专业适配性,材料需真实有深度;③ 校测以综合能力考察为主,需提前模拟训练。
-
简章研读与院校筛选
每年4-5月各高校发布综评简章,需重点关注招生专业、报名条件(如竞赛奖项或年级排名要求)及校测形式。上海、山东等地院校对本省考生有倾斜,建议结合成绩层次选择“冲稳保”院校,例如一本线以上可冲刺985高校,线附近瞄准省属重点。 -
材料准备与报名策略
报名需提交高一至高三成绩单、自荐信(800字内)、推荐信及社会实践证明。自荐信需体现专业热情与个人优势,例如科创课题或外语特长。注意:部分院校要求学科竞赛省三以上,或研究性学习报告需学校盖章。 -
高考与校测冲刺
高考成绩是入围门槛,过线后需填报4个专业组志愿(上海地区)。校测以面试为主,常见形式包括1V1问答、小组讨论,内容涉及个人陈述、时政热点及专业认知。提前模拟面试场景,熟悉上传材料细节,避免临场失误。
总结:综评是“低分高就”的机会,但需平衡高考复习与综评准备。优先选择与职业规划匹配的专业,避免为冲名校牺牲兴趣。最后提醒:校测时间可能冲突,理性规划报考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