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外审通过后三个月未收到最终审稿结果,属于正常现象,主要与审稿周期、审稿人安排及期刊流程相关。以下是具体原因及建议:
一、核心原因分析
-
审稿周期较长
-
核心期刊或SCI期刊审稿周期普遍在8-9个月,外审通过后仍需等待专家评审、编辑综合意见等环节,3个月未到最终反馈时间。
-
普通期刊审稿周期较短(1-2个月),但核心期刊因严格性延长至数月。
-
-
审稿人安排问题
-
审稿人可能因工作繁忙、领域冷门或需协调多篇稿件而延迟回复,尤其跨学科或复杂研究需更长时间评估。
-
部分期刊采用多位审稿人(2-5人),需等待所有专家意见汇总后才能定稿。
-
-
期刊流程特殊性
-
部分期刊允许作者在3个月内未收到回复后自行处理(如转投其他刊物),但需注意不同期刊规定可能动态调整。
-
若系统显示“外审完成”但无反馈,可能因审稿人未完成审阅导致稿件被退回,需联系编辑确认状态。
-
二、建议措施
-
耐心等待并关注期刊动态
-
查看目标期刊的审稿周期及作者指南,确认是否超时。
-
关注期刊官网或投稿系统,留意稿件状态变化(如“进入编辑部审阅”等提示)。
-
-
主动沟通确认进展
-
若超过3个月无反馈,可发送礼貌的催稿函,说明已等待时间并表达希望尽快完成审稿的意愿。
-
若联系编辑未果,建议直接沟通具体原因,避免误解或流程延误。
-
-
备选方案
- 若需快速发表,可考虑委托专业机构预审评估,或转投审稿周期更短的期刊。
外审通过后3个月无消息多为正常流程中的阶段性现象,建议结合期刊规则、审稿周期及主动沟通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