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终稿格式错误可能导致不通过,尤其是涉及核心规范(如标题层级、参考文献格式)或态度问题(如多次修改后仍存在低级错误),但轻微错误(如个别字号偏差)通常不会直接否决论文,可能扣分或要求修改。
-
核心规范错误风险高
文献引用格式混乱、图表编号缺失等结构性错误可能被判定为学术不规范,直接影响答辩或评审结果。部分高校明确将“格式错误超10处”列为不及格标准之一。 -
态度问题引发质疑
终稿仍存在目录页码错误、段落间距不统一等低级问题,可能让导师质疑研究态度,甚至影响答辩印象分。反复修改后未修正的格式错误可能被归类为“未完成论文任务”。 -
轻微错误可补救
个别标点或字号错误若未被系统识别为抄袭,通常仅扣分。多数学校允许答辩前修改电子版或纸质版,但需主动联系导师确认截止时间。 -
间接影响查重与评价
格式混乱可能导致查重系统误判引用部分为抄袭,抬高重复率。评审专家对格式不规范的论文内容评价可能更严格。
建议提交前使用专业排版工具(如LaTeX)并逐项核对学校格式手册,避免因细节疏忽影响毕业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