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与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基础知识和实践要求如下:
一、核心检验项目
-
感官检验
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判断食品的色、香、味、外观及组织状态,是快速筛选不合格产品的关键步骤。
-
理化检验
-
营养成分分析 :检测水分、无机盐、酸、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
-
添加剂与有害物检测 :包括甜味剂、防腐剂、重金属(如铅、汞)、农药残留等。
-
物理特性 :密度、糖度、水分等指标的测定。
-
-
微生物检验
检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二、检验流程与规范
-
全过程覆盖
检验覆盖食品生产全流程,包括农田环境、种子、饲料、加工及成品等环节。
-
方法与标准
采用感官鉴定、化学分析、物理检测、仪器分析及微生物分析等方法,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等国家标准。
三、关键技术要求
-
仪器与试剂
-
仪器需定期校准(如滴定管、容量瓶等),确保精度。
-
试剂分为标准试剂(绿色标签)、分析纯(红色标签)和化学纯(C·P标签),根据分析需求选择。
-
-
用水与器皿管理
-
检验用水需为去离子水或超纯水,电导率≤530µs/cm,pH值7.0±0.1。
-
器皿需彻底清洗消毒,如用HCl、HNO₃等试剂处理后冲洗,避免交叉污染。
-
四、法规与判定原则
-
《食品安全法》规定,感官指标不合格可直接判定产品不合格,后续可补充理化/微生物检验验证。
-
检验结果需结合标准限量值判断,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不得超过规定阈值。
通过以上基础知识和规范操作,可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与消费者健康。